上次帶老婆去東京是因為去日本東北 必須在東京轉乘新幹線
這次去日本主要的是要去北海道 我們運用兩段日本國內線來銜接
原本計畫只有短暫的停留 卻因避開侵台颱風而提早出發 使我們多了兩天時間在東京
早上離開成田機場的飯店 搭乘京成電鐵進入東京市區的上野
抵達上野後 先去預定的飯店放行李
太早抵達 只能先存放行李 不過在整理行李時 不慎將一罐京都念慈庵的枇杷膏滾落到地上
這個脆弱的玻璃瓶就這麼破了 搞得我一陣忙亂
這裡是東京淺草的旅遊訊息遊客中心 是日本建築師畏吾研的作品
作品的觀念 很類似MVRDV 以前做的 荷蘭館(2000漢諾威萬國博覽會)
多功能複合性的空間 包含展示 展演 服務 眺望休憩 做了很巧妙的垂直堆疊
這一棟鋼結構的建築 用木材的構件去勾勒出建物的個性與文化屬性
當然 日本的圖騰性是非常明顯的 這種木材的排列組合 在世界上 被認定就是日本的文化
鮮少被認為是中國的 雖然圖騰的源頭 很多是從中國的古文化而來
只是文化的發言權 很早就轉移到日本更精緻的文化展現與成果推銷上
遠方的東京天空樹 是東京的新地標 朝日啤酒的泡沫 還是很搶眼
相比較於摩肩擦踵的東京淺草寺 這裡有一種難得的閒適感
我們從頂樓開始逛起 東京在夏天其實也是很悶熱的 所以頂樓有一座納涼的半露臺 旁邊有一間茶寮
這裡的視野良好 我們還遇到一個家庭是從高雄來的 他們的孩子 一男一女都穿著浴衣
真好看 我說 穿起來感覺不錯喔
可是好熱喔 手中的扇子不停地搧著 後來一家子就到旁邊的茶寮吃抹茶冰了
露臺旁有一座戶外樓梯通到下層的展示空間 介紹淺草的歷史與一些社區性的祭典文化
室內的樓梯 側面的光源 很有設計感
室內的地板 是架高的 邊緣直接落到外緣的帷幕窗
這種室內空間對於下方的市街有一種很強的視覺連結性 是外向而不封閉的
這種處理的效果 很適合這種屬性的空間
下樓之後有一間放映廳 正放著寶塚的歌舞劇影片
這裡其實是另一個休息空間 牆上寫著可以飲食 足見這裡的限制其實不大 但日本人鮮少在此飲食
下到二樓 這裡也是有不錯的視野 也很貼心地 可以在這裡充電
這些中國學生坐在階梯上休息 可能也在等手機充好電吧
不能免俗地 還是得去淺草觀音寺前的商店街仲見世通逛逛 也去排隊買菠蘿麵包 不過天氣真是熱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