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系第一年的設計課    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一個造型操作的經驗
取材的對象 就是大自然中的素材
從這些自然物當中衍伸出造型發展的可能

 

在聖家堂的地下室有一座美術館  
有很豐富的展示   在告訴參觀者
高第先生所設計的聖家堂'中
一些細部造型的元素是取材於哪裡
這些取材的元素 如何被轉換
其實轉換的本身就是一種很高深難測的思維
創作者為了溝通    還是做了一些展演   但那都只是細小的線索
而高第先生這些細微的線索 就令人震撼不已了

 

我們所身處的大自然環境 有許多美麗的造型
有些很明顯   有些是隱藏在其中的  
也許很微小   需要用顯微鏡觀察
排列完美的比例   是常常被忽略的

 

我覺得很多建築系的老師把很多很簡單的理念講的艱深難懂
似乎忘記他的角色是一個教育者的功能
我在回想我大一做這個設計功課時
我覺得教授沒有把這個題旨講得夠清楚 
當我面對一個自然物時   我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它
其他同學也不知道老師到底要幹嘛   就猜啊猜
當時我選擇了一個很難分析的對象   似乎教授的興趣也不大
其實教授應該要去引導一組分析的方法
若我現在再去分析一次呢   我會有哪些發現呢  
我只記得我做了一個很無聊也很無力的報告   
因為很無聊    只好畫很多漂亮的圖充版面
結果得了一個A  其實這個A 對我而言一點都沒有意義

我們所身處的環境豈不是一個充斥表面功夫   迴避扎實而需要付出的代價
以抄襲為小聰明   自鳴得意
卻不知這只是一種扭曲的競爭價值觀  
更糟糕的是: 視這一切現況為理所當然
渾然不知自己正在做虛工    浪費生命   最終毫無獲得

我知道這個單元我應該被 R    對吧   高第先生

  

這種自然物觀察做造型轉換    是一個設計者所具備的基本功
而且要累積很多的經驗與資料    有時很單調    但是發現一些可能性時    又令人興奮
我想不僅許多參觀高第先生作品的觀光客   嘆為觀止
相信做這種設計發展的過程   也是一種很大的享受
總是會觸摸到一些上帝創造的秘密與手法
不過設計有時候也是有攪不出來的時候  這也是一種煎熬
但將設計類比於旅行的本質
兩者都是辛苦的過程   但是它所帶來的樂趣與滿足總是會沖淡這一切

   
我們的價值觀塑造了我們的環境
這個環境 是貧乏是豐富   是這個區域人心價值觀的呈現   
而且是可以比較出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athan0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